Interview
学校那些年,太多次考试,几乎都过了。有没过的,也都过去了。
考试时间有60分钟、100分钟、150分钟等。大多数的考试中,我会花费其全部时间来作答和检查。
绝对有把握的考试,或者说有机会得到满分的考试,是少有的。
考试是针对科目的。每学期总会有很多门课,那些年下来,谈得上喜欢的课少之又少。
一门课,有课本,有老师,有同学,有预习、上课、学习、复习、考试。
我对一门课的预期,常与现实情况有相较大的差距,有时会去找些自己的乐趣所在。
每门课程都是对学生有要求的,虽然考试都过了,但时因感自己未达要求标准的一半而惶惶。
愈近考试,愈是想远离书本,眼不见心为静,因为所剩时间远不能及一完美计划所需。
及至一个人要去求得一份工作。我的考卷,你能作答何如呢。
课程名都是明确的,但不同的老师对同一课程会有不同的诠释,当然,会发现其间的共同点更多。
老师是有自己想法的,他对作者有自己的认知。作为学生的你,能不能学会看到我所看到的哪些点呢。
我的标准是相对明确的。学完算术怎么可以计算不出50+37来呢,你大概学得是语文吧。
而你的确想去讲50年前的一位语文老师的故事,但是你连老师的名字也都记不得了。
回忆起来,我对几乎所有课程的不正确态度,既在此处,就要深得此处的精髓。
自我意识中的联系可以是多样的,但请尽量建立在你深入了解你的出发点之上。
深入细节是更大体量的事情,掌握深处的子节点有用。浅处的根节点是另一回事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