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十年与后十年

前十年感觉起来并不是特别的遥远,相对于前二十年来讲,因为我能回忆起来的关于那时的事情很少。后十年的事情我知之甚少。
中学已结束,大学未开始,我还特别瘦。对互联网还不入门,拿着的还是诺基亚,对计算机挺感兴趣,对生活大爆炸等美剧着迷。
不记得那时有过图书馆,记得远处的澡堂、近处的操场、前后桌、上下铺。没再吃过彼时的烩饼,没再玩过彼时的台球。I’m fine.
课堂所学本该给人留下更深的印象吗?或者更应该是潜移默化。许多年的课堂,还是语文于我的影响最深,之后还可以更进步些。
我的行为模式这十年前后并没有什么大的不同,这二十年亦然,之后亦然?人一般跳不脱去,所以也没太大机会鄙视自己的落后。
你们相较我应该有更丰富的情感,虽然我并不知道是否应该认同此点。一些习惯性的抑制行为如何产生的呢,勇气于人难能可贵。
不识庐山不识己。我没有与人太深入交流过,也没有与多些人简单交流过。但却会自以为知道人与人间的不同,未免是在搞笑中。
学打排球也是在那时。就像我对所有事情的态度一样,“又能怎样呢”。并没有考虑太多的得失,得失于我也无太多影响,且行着。
后十年可能意味着至少一项重要交流的产生,I hope so。 从惯性来看,不足以欣喜;亦从惯性看,也并无困扰。人首先应为个体。
后十年是可计划的。鉴于停滞良久,进步甚至是可以大憧憬的。不妨就,先多花些时间计划这之后的十年,一万字有切实落脚点。
接受生活与接受自己。事业与家庭的问题。欲望的富足与贫瘠。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距离,当下的任何想法都是唐突的,千里之行。
面对复杂问题,毫无头绪。二零三二年,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子。疫情是否还在,我身在何处,消逝了些什么,仍存在的又是啥。
一个十年的计划,一个大体的目标。想象的自由度是现实生活远不能及的,我还很健康,本应该更健康,无论是身体还是思想上。
不接受现状才要改变,为什么不接受现状?人生体验的精彩程度,既然有你认为不必关心的事情,那么你该专注其上的事情是啥。
人机交互?人工智能是否遥远,需要更多的关于此的信息摄入。机器无疑会延展一个人的能力,需要不断进步的合理的交流方式。
理论是否都是凭空生造的呢?发明永动机与发明分歧终端机,我们都不想扮演楚门这一角色,也相信世界并非另一维度的模拟器。
思考是快于语言的,个体的意识是流动的,但个体间的意识是互相独立的,生硬的造了神经网络的概念,虽然并没有定义清意识。
无限连接的状态,整体复杂性上呈现出来的交互接口是什么?有太多的肩膀该站未站,理想意义上的博士的确需要足够多的刻苦。
螺丝钉固然重要,平凡的伟大是一个响亮的口号。生命跨度里的困难程度,简单模式的微不足道,量的无效重复与质的关键转变。
一份事业与一无所成。唐突的切入点,几千个日夜。我做了一番尝试,一场失败的尝试,一场成功的尝试,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生。